让精益之光照亮产业未来 --高唐新区采访记

发布日期:2014/09/01 16:32:15

高唐新区于2014年初成立,却在年中会上受到了股份公司的表彰。来自高唐的报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销量同比增长38%,利润翻一番。而其效益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精益思想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广泛应用。


8月27日,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来到高唐新区,看到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公司的地方,感受到了精益思想带给这里的变化和潜力。

“零库存”的成功实践

到高唐六和饲料二厂时已是中午时分,等着和正在装货的车辆倒是不少,但成品车间却只有了了几个饲料垛,原料车间更是空荡荡。转了一圈后,找不到一般饲料厂那种垛满库、料满仓的感觉。细问才知道,这就是他们追求的“零库存”,如果下午来看,整个成品车间基本就全空了!


高唐六和饲料二厂有四条生产线,其中两条生产线安装的是机械手,另两条生产线安装的输送带,客户可把货车开到打包处,饲料包直接就送到了客户的车上!这样不但节省了倒运环节,还节约了成品空间和核算人员。同时,他们用借料罐给客户等方式,鼓励客户用散装料,约一半以上的饲料经散装料塔分送出厂,因此,成品库里的饲料只是全部饲料的四分之一。

而原料,在许多公司还在研究如何提升卸车效率的时候,他们却做到了即来即用。某些散装原料车直接开到车间内的投料口旁,用多少卸多少。卸完之前,下一个货厢又按计划从供应商处发出,保证前一厢卸完时,后一厢进厂。除一些指定的战略性原料外,相当于把原料库移至原料商处,做到了定时、定量、准确供给。


“零库存”管理周转快、占资金少,是世界制造行业的终极追求,在高唐新区却变成现实。高唐新区负责人李志国介绍说:关键有两点,一是眼睛向内,做到计划准确、公示透明、过程流畅;二是眼睛向外,做好供应链管理,调度有方。

在内部管理上,每个车辆的进出物料全部要经过地磅处,那里是信息流程的入口,完成信息录载后续的相关程序才会起动,各环节形成的信息,又分别呈现在各岗位的电子看版上,公示进度和明细,做到了即时、公开、透明,让客户和员工一目了然。

在供应链管理上,他们用精益思想帮助和改造战略供应商。比如面粉供应一般是分袋包装,饲料厂购货之后还要拆去小包装,他们帮助供应商对生产模式做了改造,供应商省了包装钱,我们省了拆袋的人工。


由于“零库存”的成功应用,上半年,他们的吨完全四费同比降低19%,吨制造费用和吨销售费用分别降低9%,吨管理费用和吨财务费用分别降低38%,资金占用同期降低36%。

让员工成为精益的源动力

在生产车间里,我看到只有一台叉车在流动作业。原来这个月销量近两万吨的工厂只有40多名工人,人均效率领先同行。上半年他们对部分岗位实行承包制,将叉车有关业务承包给装卸队长,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促进了岗位合并、人员优化、效率提高和费用降低,吨油耗同比降低10%,员工收入却不降反增。同时,叉车变购为租,节省了费用和保养时间。装卸工也可以轮流负责处理内务,维持车间内外的卫生环境,而生产经理则只关注设备、原料、库存、品质等重要信息,为更好的保障生产创造了条件。

管理人员有精益思维,操作员工动力十足,因此,以精益创新、流程革新、小单元运营为主要内容的创新较多,执行有力,效果明显。


在员工食堂,我们看到员工正聚在一起兴致勃勃的制做麻辣烫。原来,公司制定了月度测评等多种措施,鼓励食堂多做花样,早餐鸡蛋由一种吃法变四种吃法,饭菜改为自助餐形式,增加了自助小吃,既尊重了员工个性,又能杜绝浪费。

新区的行政负责人郭法苹说:8月中旬新区还举办了两场烧烤晚会,一次四百多人,都是员工自编歌舞,气氛非常热烈。公司福利好,人员流失率很低,员工的精气神特别足。

养殖户同步精益

下午,跟着合作社的负责人齐林一起去拜访养殖户。齐林说,几年前他们支持发展高网养鸭,从今年开始,推动的是标准化笼养,饲料比更好,还不用药,效率更是超高。


在尹集镇的一家标准化养鸭场,我们见识了比标准化鸡舍还要高档的自动化笼养鸭舍,一层层的小鸭精神十足,活泼可爱。老板赵国高兴的介绍说:“上鸭第13天了,没用任何药物,成活率98%,看起来还不错。”

因为老赵是头一批笼养,合作社专门派了两个技术员驻场服务。一位姓周的技术员说:笼养鸭密度大,内环境可控,比网上养鸭效率高、效益好。

为了配合市场变化,饲料厂据说每5天调一次配方,确保紧跟市场,适销对路。同时,新区在努力优化产业链,由关注“料肉比”转向“钱肉比”,确保养殖户、冷藏厂、饲料综合产业价值最大化。

(作者:新希望六和 孙玉珍  编辑:黄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