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为机 沂蒙特区掀起环保养殖热

发布日期:2014/09/06 22:05:40

 

临沂河东区凤凰岭镇养鸭户刘远菊站在6栋刚刚建成的标准化鸭舍前,兴致勃勃的向记者一行介绍环保养殖模式的优势,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然而就在两个月前,刘远菊接到通知,根据临沂市出台的《临沂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她的养殖场被划为限养区,养殖场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被要求停止饲养。养鸭是一家人多年来赖以为生的产业,限养了,怎么办?

在沂蒙特区养殖服务专家刘良柱的带领下,刘远菊到周边的标杆养殖场参观。回来后就推倒了原有的六栋旧棚舍,建起了配有发酵床、自动料线、水线、风机等实行环保养殖模式的新棚舍。刘远菊认为环保养殖有三大优势,一是环保,污染物零排放,符合趋势,一劳永逸;二是省力,自动化设备,夫妻俩就能管起整个场;三是环境好,鸭群病少料比好。

刘远菊的经历,是临沂地区成千上万养殖户的一个缩影。

面对困局,主动出击响应号召

今年2月份,沂南、莒县、莒南等区域相继对养殖场进行禁养、限养。根据管理办法,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集中区等为禁养区,河道、公路、村庄等200米以内的区域为限养区,禁养区内养殖场限期关闭或搬迁,限养区内污染排放物不达标则要求停止饲养,禁养区、限养区之外的养殖场需按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限养的目标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这也正是新希望六和“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企业愿景的具体要求。但是养殖户的紧急停养,让企业面临困局。这次限养以保护水源地为主要目标,遍及几乎整个临沂市地区,仅养殖大县沂南县肉鸭存栏量就从3000万只直降为零。受此影响,整个临沂地区的饲料厂饲料销量大幅下滑,冷藏厂原料短缺。

面对困局,沂蒙特区没有找借口。沂蒙特区总裁金运红要求,会议上不许讲困难,只谈怎么做,整个特区迅速行动起来。沂蒙特区在此之前的两三年,对环保养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试验性推广。金运红主动拜访市畜牧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了企业积极配合、解决问题的环保养殖方案和推动计划,畜牧局领导高度评价新希望六和的推动计划,认为协助政府解决了难题。

一场全面推动环保养殖的攻坚战在临沂地区拉开帷幕。

攻坚克难,破解环保技术难题

为推动环保养殖,沂蒙特区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成立专家组,重点解决技术难题,二是成立基地建设推动小组,推动环保养殖落地。

养殖服务专家韩邦运介绍,推进环保养殖要解决五项困难。一是养殖户思想意识,还未认识到环保养殖的优势;二是环保养殖技术不统一,市场纷杂,模式混乱;三是环保技术不完善,多项技术难题未攻克;四是管理技术不到位,养殖效益不明显;五是改造投资较大。

根据以上问题,专家组组织十几位多年从事养殖的资深专家多次研讨改进,力图达到环保标准,符合政府要求,工程设计、养殖技术科学合理,养殖收益用户满意,设计图纸先后进行了七次修改、调整。专家组先后提出发酵床、三级沉淀池、沼气池等多个方案,经过深入研讨,实践论证,最终确定组装式高网发酵床养殖模式为主。该模式优势明显:环保指标优秀,污染物零排放;养殖生产环境改善,疫病防治压力减轻;饲养模式科学,符合肉鸭特性,饲养效益好;养殖设备多次改良,鸭群无应激;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劳动量小。

深入用户,掀起环保养殖热潮

基地建设小组由13个总经理、销售专员挂帅,任小组长,在特区全面展开棚舍改造、新建工作。小组重点开展两项工作,一是宣传环保养殖模式模式,通过三会两参观,宣传介绍环保养殖模式的优势、方案,二是为用户提供图纸、场地选择、棚舍建设、设备配置、养殖模式等指导和服务。沂蒙特区还主动与沂南县畜牧局联系,双方共同组织组织环保养殖推广会,在沂南掀起发展环保养殖的热潮。

特区上下以实干务实的作风,一心扑到基地建设当中,总经理、销售经理、服务专家、业务代表纷纷走进用户家中,宣传环保养殖。仅8月份,沂蒙特区就举办三会两参观共273场,养殖户参会2600多人次,78两个月累计改造、新建环保养殖棚舍800多栋,养殖面积64.85万平方米。临沂地区肉鸭存栏量持续恢复,仅沂南县就恢复了一千多万只。

打强产品力,乘势进军品牌高地

推广环保养殖,是一次重建养殖基地的契机。沂蒙特区借此机会,发挥系统协同,进一步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力。

特区下属各分子公司合理分工,统一规划,实行集中生产,避免交叉污染;梳理生产工艺标准,严格各项生产指标,推行精确生产;原料、生产、技术协同办公,及时交流,提高系统协同能力;原料检测前移,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

金运红认为,职业经理人不仅仅要对当期的业绩负责,还要为企业的长期效益做好布局,打好基础。即便职业经理人的岗位会有变动,但是为公司长期发展负责的理念是不变的。

环保养殖是未来行业的必然趋势,可能会有一时阵痛,可能会有艰辛付出。我们也要看到,推广环保养殖的过程,就是弯道超车,引领行业的过程;就是贴近用户,赢得基地的过程;就是优化产业链,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

环保养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