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六和聚落式养猪模式研讨会在夏津召开
发布日期:2014/04/30 14:57:55
4月22日至23日,新希望六和“聚落式”养猪模式暨美国粪肥处理技术与法规研讨会在夏津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资深养猪专家、企业家及多年从事养猪技术研究与专业化服务的人才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会前,新希望六和邀请大家实地参观了新希望六和聚落式养猪模式—夏津项目一期工程,希望参会者为项目建设留下宝贵意见,帮助猪场建设的更科学、高效、环保。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冯继康、德州市畜牧局局长马灿军、泰安市畜牧局局长鹿道新、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主任戴文超、夏津县县委书记王春利、夏津县县长才玉璞等领导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希望六和股份公司投资人、业内知名专家黄炳亮、新希望六和股份总裁陶煦、副总裁吉崇星、市场技术部总监曹宏等参加了会议。陶煦对相关参会学者及业界朋友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多年来的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希望参会的朋友能开放心态、积极交流,并在会上作了《享受变化——农牧企业转型发展之路》主题报告。吉崇星介绍了新希望六和“聚落式”养猪模式的相关规划及建设情况。
会上,大家就当前养猪业正面向专业化转型、新模式不断涌现、技术与理念加速革新、行业压力增大等背景下的新型养猪模式与技术的探索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希望六和“聚落式”养猪模式现雏形
夏津项目是新希望六和“聚落式”养殖模式的首次探索,项目一期工程竣工在即,位于夏津县苏留庄镇国有林场,一期规划年出栏34万头生猪,由一个300头公猪站、一个2500头带保育育肥的祖代场、3个5000头的父母代场组成,母猪总存栏量17500头。猪场一期配套饲料转运站、代转舍、办公楼、生活区、洗车场等建设项目。所有猪舍采用全密闭式设计,带有空气过滤系统、全自动的环境控制系统、自动喂料系统。前期开始建设的祖代场和父母代3场为水泡粪工艺,后期2个5000头父母代场为刮粪板工艺,都配套有高标准的专业污水处理场,处理后用于场区土壤的改良,真正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既保护了环境又保障了可持续发展。后续将建设有机肥加工厂,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都有更好的体现。
项目运作模式为:34万头商品猪中25%计划由企业自养;其余75%来自“公司+家庭农场”的合同代养,企业成立服务公司,扶持农户自建标准猪舍,对代养户实行“七统一”,即统一猪舍标准、猪苗、饲料、服务指导、兽药、疫苗、毛猪回收政策。其中,企业自建育肥场区位于母猪场的西边,相距4公里,有14400头/批的标准化育肥场3处。另外,将在周边区域发展规模在600头—2400头左右的合作户60-240家。该项目满负荷运作后,年可对外提供和销售种猪10000头,对内提供种猪5000头,对外提供商品猪34万头。
夏津项目是新希望六和借助当地产业链和相关资源,建设种猪企业、商品猪养殖企业、培植合同基地养殖户、整合当地饲料企业、发挥食品企业溢价能力、进行系统资源整合,构建区域性养猪聚落。在这样的养猪聚落模型中可实现三层面聚焦。一是生产单元的聚集:在一个区域内有数个规模种猪场和部分自养育肥场,有众多养殖商品猪的合作农户,有一个或数个服务于合作农户的管理组织;二是相匹配产业资源的聚集:在此区域内有饲料厂、猪肉加工厂、担保公司、养殖服务公司等;三是专业人才的聚集:在此区域内聚集众多的生产、兽医、育种、营养、食品加工等专业人才。因此,构建这种聚落式产业发展模型,将极大提升区域的猪产业竞争实力与竞争优势。会上推出的这一新型养猪模式,引起与会者广泛关注与讨论。
各级政府鼓励企业主动创新引领发展
会上,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冯继康、德州市畜牧局局长马灿军以及夏津县县长才玉璞都对相关参会人员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希望六和夏津生猪养殖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冯继康局长认为:新希望六和的聚落式养猪模式,顺应了当前经济形势与畜牧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把生态、环保、高效、安全作为项目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索与大胆创新。各级主管部门将大力鼓励相关企业在新型养殖模式及粪肥处理技术等方面的探索,希望新希望六和能够趟出一条新路子,为更多企业树立标杆、做好榜样,积极带动国内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马灿军局长认为夏津项目为德州市畜牧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和方向,将把夏津项目作为市重点关注及扶持项目。才玉璞县长认为新希望六和生猪养殖项目落户夏津,采用公司+规模农户的合作方式,将促进当地畜牧业大发展,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是当地一大幸事。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了国家生猪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农业部畜牧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董红敏教授以及伊利诺伊大学教授Mr Funk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聚落式养猪模式、相关法规以及美国粪肥处理技术作了专题报告,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